8.4.2在测量之前,应确认测量段管道已经充分极化,保护电流稳定,且在靠近通电点附近的断电电位没有出现比-1150mV(对厚度小于1mm的薄防腐层为-1100mV)(CSE)更负的过保护电位。
8.4.3获得测量段的长度(精确到1.0m)。
8.4.4测量期间,对测量区间有影响阴极保护电源应安装电流同步断续器,并设置合理的通/断周期,同步误差小于0.1s。通/断周期设置宜为:通电12s,断电3s。
8.4.5按5.3的测量方法,测量各测量点的通电电位和断电电位,测量点的通/断电位差按式(8)计算。
如a点:
… …(8)
式中:
ΔVa—— a测量点的通/断电位差,V;
Va·on—— a测量点的通电电位,V;
Va·off—— a测量点的断电电位,V。
8.4.6按式(9)计算每对相邻两测量点的电位偏移比率K,K值应在1.6~0.625之间,否则应在中间再增加一处或多处测量点。
(9)
式中:
K ——第1管段的电位差比率;
ΔVa—— a测量点的通/断电位差,V;
ΔVb—— b测量点的通/断电位差,V;
8.4.7按第7章测量方法,测量各测量点处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的管内电流,其通和断状态下的管内电流量应有明显的变化,测量点的管内保护电流量按式(10)计算。例如a点:
(10)
式中:
ΔIa—— a测量点的管内保护电流,A;
Ia·on—— a测量点的通电状态下的管内电流,A;
Ia·off——a测量点的通电状态下的管内电流,A。
8.4.8按8.4.5~8.4.7完成各测量段每一测量点的测量,并将测量数据和基本计算结果填写在表1中。
表1 电阻率测量基本参数记录表
测试
位置 |
里程
(km+m) |
管地电位(V) |
K |
管地电流(A) |
Von |
Voff |
ΔV |
Ion |
Ioff |
ΔI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8.5数据处理
8.5.1按式(11)和式(12)分别计算第1测量段的平均通/断电位差(△V1)和电流漏失量(△I1)。
(11)
(12)
式中:
△V1——第1测量段的平均通/断电位差,V;
△I1 ——第1测量段的保护电流漏失量,A。
8.5.2第1测量段的防腐层电阻按式(13)计算。

(13)
8.5.3第1测量段的平均防腐层电阻率按式(14)计算。
(14)
式中:
ru,1 —— 第1测量段的平均防腐层电阻率,Ω·m2;
R1 —— 第1测量段防腐层电阻,Ω;
D —— 管道外径,m
L —— 第1测量段的长度,m。
8.5.4依照8.5.1~8.5.3的计算方法完成相应各测量段的数据计算,所得计算数据按表2进行填写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