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设计中要采用的电流密度在表1中给出。电流密度应用在钢、不锈钢、铝、和其他金属材料上。
如果测量显示实际位置需要的电流密度高于表1中规定值,则该位置以测量值为准。
表1:适用于暴露在25℃及以下温度海水中的裸金属的设计电流密度
深度,m |
北海(≤62°N) |
挪威海域(北纬62°N以北) |
初期,Ma/㎡ |
平均,Ma/㎡ |
后期,Ma/㎡ |
初期,Ma/㎡ |
平均,Ma/㎡ |
后期,Ma/㎡ |
0~30 |
200 |
100 |
130 |
250 |
120 |
170 |
>30~100 |
170 |
80 |
110 |
200 |
100 |
130 |
>100~300 |
190 |
90 |
140 |
220 |
110 |
170 |
>300 |
220 |
110 |
170 |
220 |
110 |
170 |
这些设计电流密度考虑了苛刻的气候条件,包括海浪和海流,但是没有考虑泥沙或冰对石灰质垢层的磨蚀作用。
在工作温度超过25℃的表面上,每增高1℃电流密度应增加1mA/㎡,这种增加应在考虑覆盖层的任何作用之前进行。
对于自由灌注海水的隔室或与通空气的封闭隔室,设计电流密度建议采用表1中30米~100米深度的值。封闭并密封的注水隔室通常不需要阴极保护。也见NORSOK M-001。
对于埋在沉积物中的裸钢表面,不管地理位置和埋入深度如何,建议采用20mA/㎡作为(初期/后期/平均)设计电流密度。
对于涂覆有铝或锌覆盖层的部件,建议采用10mA/㎡作为(初期/后期/平均)设计电流密度。如果表面温度超过25℃,每增加1℃设计电流密度应增加0.2mA/㎡。
混凝土结构中埋入的钢筋的设计电流密度应采用表2中给出的值。这个值与钢筋的表面积相关而与混凝土的表面积不相关。
表2:保护混凝土中钢筋的初期/后期和平均电流密度
深度,m |
北海(≤62°N),mA/㎡ |
挪威海域(北纬62°N以北), mA/㎡ |
0~30 |
1.0 |
0.8 |
>30~100 |
0.8 |
0.6 |
>100 |
0.6 |
0.6 |
对于充满海水的竖井,阴极保护应从两侧提供。对于通常是空的竖井,外侧保护的设计电流密度应在表2的基础上乘以1.5系数。
当埋入钢筋实际表面积(㎡)与钢筋混凝土体积(m³)之比比值B超过5时,表2中的设计电流密度可乘以5/B的修正系数。